2016考研心理学之人格发展
人格发展1.自我发展理论
(1)艾里克森:自我发展是人终生的命题。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我同一性的建立,决定着个体自我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影响着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稳固。
(2)荣格:人在前半生多以外倾性为主,后半生后多表现出内倾性的特点。
(3)拉文格发展类型说:拉文格采用句子完成测验,从主体调节过程研究自我发展,认为自我是人格的核心,了解自我的发展也就等于认识了人格的发展。自我的发展是个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自我的发展既是过程又是结果。自我发展过程出现的类型划分为八种,每种类型代表着自我发展的一种水平。①前社会阶段;②共生阶段;③冲动阶段;④自我保护阶段;⑤遵奉者阶段;⑥公正阶段;⑦自主阶段;⑧整合阶段(自我发展的最高阶段)。成年期自我发展主要经历遵奉者阶段、公正阶段、自主阶段和整合阶段。
2.稳定性与可变性
(1)人格稳定性表现为等级评定稳定性、平均水平稳定性和人格的一致性。
(2)人格可变性表现为冲动性和感觉寻求性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男性抱负水平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男女都会随年龄增长变得独立,独立性的改变与角色选择和生活模式有关。
临终心理
库布勒—罗斯认为,临终病人的状态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1)否认阶段:病人否认死亡的现实,拒不接受有关死亡就要发生的信息。
(2)愤怒阶段:愤愤不平,并将怒气往生者身上发泄。
(3)乞求阶段:晚期患者与自己或上帝讨价还价,是另一种常见的反应。如,“等我孩子结婚了再让我死吧!”
(4)抑郁阶段:当死亡临近,病人开始意识到死是不可避免的,于是便觉得自己没用了,产生疲惫和挫折感,进而变得忧郁。
(5)接纳阶段:接受死亡的人不悲不喜,平静地面对这一不可避免的事实。
成年期的人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他们的心理发展不仅仅受到生理特点的影响,还有相当程度的社会化影响。这部分内容也是历年考研心理学的重点,考生一定要谨慎对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