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6-7-10 09:37:57

历史学考研之中国近代史 记忆为主,理解为辅

  历史学考研的统考大纲是最具权威性的指向标,考试大纲对考查范围、考查目标的规定是同学们确定复习范围以及复习侧重点的重要依据。
          近现代史纲要,主要分为两部分,近代史和现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是中国的近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是中国的现代史。史纲介绍了近现代约170年的历史中发生的事件,事件的时间、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影响、评价。
          关于近代史纲要的复习,我们主要以记忆为主,理解为辅,按照时间顺序,把相关史实串联起来,细致掌握考点,这样就可以轻松应对考题。大家只有自己对各个历史事件的原因、经验、教训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才会横向比较总结出历史事件之间的异同。比如说,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失败的共同原因之一是领导阶级(分别是农民阶级、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不同的地方是各个阶级的局限性表现为不同的缺陷。比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表现在狭隘性,没有科学的指导思想等;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表现在它的软弱性等。这样每一个点保证全面清晰,掌握扎实、也便于后期自己快速定位,170年的历史基本上归纳为这样的知识点。
          另外大家要注重掌握,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我党在其中起到的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注意中长期阶段历史的党和人民作用的总结。比如对于事件我们要重点关注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主体作用和党的领导核心、模范带头作用等。比如早期反侵略、中间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大处理解地位和历史趋势、小处记忆掌握具体意义和地位作用。
          经过专业课的学习,考生将强化课程、讲义和手头其他复习材料作为强化指导材料,核心研读参考书、真题,通过多遍研读教材,结合强化课程的讲授,构建起完整的专业课知识体系,透彻理解专业课的内在知识逻辑结构,并在精细研究历年真题之后,对重要知识点能够理解、记忆、掌握和应用,真正达到考研强化复习的目的,最终达到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水平和选拔标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历史学考研之中国近代史 记忆为主,理解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