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流派介绍三:行为主义心理学
心理学流派介绍三: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又称刺激-反应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该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班杜拉
研究方法:实验法
主要观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可以观察的行为,遵循S-R的公式,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应是寻找预测和控制行为的途径。行为是在环境因素影响下学习的结果。
评价:行为主义学派的主张过于极端,否定意识研究的重要性,限制了心理学的健康发展,但他们对于研究客观性的强调,有利于心理学沿着客观科学的道路走下去。
相关推荐考研指南
各高校2016年专业课考研大纲
2016考研大纲解析
复习指导
考研英语大纲到底有多重要
考研时政解析:裁军问题
最新推荐
考研报名常识梳理
结合16大纲变化,备战百天考研政治
关注“跨考教育”,听说考研的人都关注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