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6-8-1 11:50:10

2016考研预测:唯物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与科学发展观
  (1)唯物辩证法的含义及内容
  ①辩证法是指用联系、运动、发展、矛盾的观点来观察世界及其运动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作为唯一科学的发展观,就其本质特征而言,它是革命的和批判的。
  ②它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两大总特征、三大基本规律和辩证法的范畴等内容。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①唯物辩证法的两大总特征包括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②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确立系统性、整体性、开放性的理念,充分考虑到事物之间联系的特点,从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矛盾或关系。
  (3)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与科学发展观
  ①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必然会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就是发展。发展是指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是一种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战胜旧事物。
  ②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过程是指事物都要经历一个发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无数有限的具体过程构成无限的、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
  ③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的任何现象都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向前发展的。坚持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就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的存在都要看成变化、发展的过程。
  2.对立统一规律
  (1)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及特点
  ①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③矛盾的斗争性的存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矛盾的同一性的存在则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④矛盾的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矛盾斗争性的存在都以统一体的存在为前提,不存在脱离同一性的斗争性。
  ⑤矛盾的同一性也离不开斗争性,同一性不是完全相等,脱离了斗争性的同一性也是不存在的。
  (2)事物发展的动力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作用
  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作为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也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
  ②矛盾同一性的存在使矛盾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相互吸收对方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③矛盾同一性规定了矛盾双方转化的基本趋势,就是向对立面转化。
  ④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的量变阶段,推动着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造成矛盾双方力量的不平衡性。
  ⑤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的质变阶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促使旧事物向着新事物转化。
  ⑥既然矛盾双方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我们就必须努力做到“求同存异”、“异中求同”。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特点及其辩证关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承认矛盾的普遍存在,坚持矛盾分析法。
  ②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待和处理不同的矛盾,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和活的灵魂。
  ④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或者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⑤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也就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同时也是绝对与相对、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⑥认识事物的正确道路,就是从特殊到普遍再到新的特殊。
  3.质量互变规律
  (1)质、量、度的特点
  ①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中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规定性。
  ②质与事物具有直接同一性,而量与事物不具有直接同一性。
  ③定性研究就是研究事物的质,定量分析就是分析事物的量。
  ④定性研究是基础,定量分析是深化和精确化。
  ⑤事物保持质不变的量的活动范围是度。
  ⑥度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度的两端是关节点或临界点。
  ⑦认识度才能确切地把握事物的质、才能为实践活动提供正确的准则即适度原则。
  (2)量变和质变的特点与关系
  ①区别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准就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了度的范围。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
  ③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量变、质变、新的量变,循环往复、不断发展。
  ④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量变中有质变,质变中有量变。
  ⑤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可分为局部性部分质变和阶段性部分质变两种形式。
  4.否定之否定规律
  (1)辩证否定观的主要内容
  ①事物发展主要是由内部矛盾推动的,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②辩证的否定既是联系的环节又是发展的环节。
  ③辩证的否定作为联系的环节,体现了新旧事物、新旧阶段之间的继承、肯定、连续性。
  ④辩证的否定作为发展的环节,体现了新旧事物、新旧阶段之间的排斥、否定、非连续性。
  ⑤辩证的否定既是联系的环节又是发展的环节,总之是扬弃的过程。
  (2)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指导意义
  ①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事物的发展在每一个周期内都要经历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③否定之否定的规律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决反对直线论和循环论。
  ④直线论夸大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完全否认曲折性,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导致盲目乐观和“左”倾冒险主义,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表现。
  ⑤循环论的错误在于夸大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完全否认其前进性,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导致消极等待、悲观失望,是一种形而上学错误。
  5.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原因和结果的特点及关系
  ①因果联系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中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②因果关系是客观的、多样的:一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等。
  ③原因不仅可以作用于结果,结果又能反作用于原因,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原因。
  ④并非任何前后相继的现象都存在着因果联系。
  (2)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特点及关系
  ①必然性是指在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性质和趋势,偶然性则是指在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确定的性质和趋势。
  ②必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而偶然性对事物的发展只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③必然性离不开偶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并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
  ④偶然性背后都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
  ⑤夸大必然性否认偶然性会导致机械决定论的错误。
  ⑥夸大偶然性否认必然性会导致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错误。
  (3)可能性与现实性的特点、关系及方法论指导意义
  ①可能性是指包含在事物之中并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②不可能性在现实中没有任何实现的根据和条件。
  ③现实的可能性是在现实中有较为充分根据,在现阶段可以实现的可能性;抽象的可能性是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和条件,因此在将来才可以实现的可能性。
  ④我们应当立足现实,创造有利于理想转化为现实性的条件,争取使理想转变为现实。
  (4)内容与形式的特点及关系
  ①内容是构成事物的诸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而形式则是事物存在和表现的方式。
  ②内容是活跃的、易变的,形式则是相对稳定的。
  ③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④夸大形式否认内容,会导致形式主义错误;夸大内容完全否认形式作用,会导致形式虚无主义错误。
  6.辩证思维的主要方法
  (1)辩证思维方法的特点及具体形式
  ①辩证法作为一种方法论,就成为辩证思维方法。
  ②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其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一致的,辩证法也是认识论和方法论。
  ③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的中介,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
  (2)辩证思维方法的具体表现形式
  ①归纳是指从个别事实上升到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演绎则是从一般的原理出发推理出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
  ②分析是指在思维中将对象分解为各个局部,再分别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分析是综合的前提,综合是分析的目的和归宿。
  ③认识的过程是从感性的具体认识开始,一步步地达到抽象的规定,再经过逻辑中介的作用达到思维的具体的过程。
  ④思维具体与感性具体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全面丰富的认识;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思维具体本质上是一种关于事物本质规律的理性认识,而感性具体本质上是一种关于事物表面现象的感性认识。
  ⑤逻辑指的是理性思维,它以理论的形态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性,逻辑的方法要求我们按照逻辑推理的需要来安排概念和原理的顺序,来认识事物、表达认识。
  ⑥历史是指客观现实和人类认识的历史发展过程,历史的方法要求我们按照客观事物和客观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来认识事物、表达认识。
  ⑦逻辑是对历史有修正的反映,逻辑和历史的一致是辩证思维的一个根本原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6考研预测:唯物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