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考研心理学:社会心理知识点之社会影响(二)
2016考研心理学:社会心理知识点之社会影响(二)1.从众与服从
(1)从众:①含义:在群体压力下,个体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地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俗称“随大流”。自愿是从众的重要特点。②功能:促进社会形成共同规范、共同价值观;促进个体适应社会。③类型:真从众;权宜从众(生活中最普遍的从众形式);反从众。④原因:寻求行为参照;对偏离的恐惧;群体凝聚力高。⑤影响因素:群体因素(群体成员一致性高、凝聚力强、群体规模在3~4人时,从众行为较多);个体人格因素(自我评价高、独立性强的,从众少);情境的明确性(越明确,从众行为越少);其他因素(性别、智力对从众可能也有影响,但结论不明确)。⑥从众实验:谢里夫社会规范实验;阿希知觉判断实验。
(2)服从:①含义:在他人的直接命令下做出某种行为的倾向。②服从实验:米尔格莱姆电击实验。③原因:“合法权利”、“责任转移”、归因。④影响因素:命令者的权威性;被试的道德水平;诱骗入门的策略;权威的接近程度;受害者的靠近程度。
来自他人的社会影响,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他人的数量、重要性和接近性。拉塔纳曾用光的作用来类比。光照在平面上,平面接收到的“光量”,不仅取决于开了多少灯,而且取决于灯泡的瓦数,以及它与平面的接近程度。个人所受来自他人的影响与他人的数量、他人的重要性以及他人与个体的接近性有关。从众与服从是属于社会影响的典型表现之一,也是考研心理学中经常会考查的内容,各位考生应给予一定的关注!
扫一扫关注跨考教育微信,随时随地获取考研第一讯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