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之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同学们在复习哲学考点的时候要理解哲学原理,最好能够针对每个原理举出例子,这样能真正的理解原理。针对初期准备的同学,带领大家学习唯物论的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这个知识点。一、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是事物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的根本特点是客观性,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规律的客观性表明,人们不能蔑视规律,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但是人们可以利用这种规律认识知道实践,并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使事物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规律分为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首先,明确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① 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 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④ 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其次,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作用。
①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客观规律性为前提。
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再次,了解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应当注意的几点。
①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
③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三、习题演练
为满足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对蔬菜种类与营养的不同需求,中国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菜,根据北京地区及周边省市的海拔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遵循的哲学依据是( )
A.人不能创造规律,但可以改变规律
B.人可以创造规律并被人利用
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条件
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
以上是哲学中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相关内容。同学们在复习的过程中注意理解基本概念,并配合习题深化,这部分内容一般命制单选题和多选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