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6-8-1 11:49:15

名师辅导:2011考研政治史纲冲刺考点(十)

  中国近代史纲要涵盖了中国包括“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940至1919)、“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翻天覆地的三十年”(1919至1949)和“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辉煌的历史征程”(1949至2007)三段近170年的历史。
  由于该科目覆盖面广、记忆难点多、易混淆内容多,万学海文政治辅导名师结合2011年考研大纲总结出了史纲部分十章的易考点,以此来方便考生在最后冲刺阶段更好的记忆和复习。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易考知识点
  一、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为了冲破“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邓小平提出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强调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旗帜鲜明地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2)从1978年5月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的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实际上是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做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3、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
  (1)1980年5月,邓小平发表《关于农村政策的谈话》,肯定了包产到户。后来,中央又进一步肯定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是合作经济的一个经营层次。
  (2)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渐推广开来。
  (3)“统分结合”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促进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1983年10月,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同时成立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
  (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开始进行探索。如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把部分中央和省属企业下放给城市管理,开始实行政企分开,进行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等。
  (5)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也开始了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体制的改革和建设。
  4、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针对1977年至1978年出现的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情况,1979年4月召开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坚决纠正前两年经济工作中的失误,认真清理过去存在的左倾错误。
  5、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了题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指出: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指出,“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6、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科学地评价了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
  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1、新时期的总任务
  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报告根据邓小平的设想,进一步提出了国内工农业生产总值在本世纪末“翻两番”的奋斗目标,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2、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此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
  3、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1983年4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海南岛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政策,并于1988年4月建立海南省,将全海南岛辟为经济特区。
  (2)1984年5月,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1985年2月,决定开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厦漳泉三角区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4、初级阶段理论和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
  党的十三大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完整地概括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总路线,制定了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
  5、三步走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中共十三大制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是: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00年,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l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
  1、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
  (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2)“三个有利于”的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发展是才硬道理。
  (3)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4)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5)右倾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是主要是防止左。
  (6)发展才是硬道理。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7)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8)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
  (9)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
  南方谈话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人事问题,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
  2、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大会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总结了我国改革和建设的新经验,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定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党和十五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4、进一步推动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1)1990年3月,邓小平提出了“两个飞跃”的思想
  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发展集体经济。农村经济最终还是要实现集体化和集约化。
  (2)2005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3)同年12月,中央发布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废除农业税。
  5、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经过长达15年的艰苦谈判,2001年12月11日中国终于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行动纲领的制定
  (1)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2)大会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1)2003年10月,在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正式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2)2004年3月10日,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进一步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
  (2)2005年2月,胡锦涛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4)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决定》首次将“和谐”列入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1、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1)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2、新的理论体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大陆和这个理论体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名师辅导:2011考研政治史纲冲刺考点(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