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闻与传播硕士(MJC)考研重要考点梳理(11)
下面是中公考研小编整理的2017新闻与传播硕士(MJC)考研重要考点,供各位考生参考。一、新闻文化的特点
新闻文化是社会总体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亚种,亚系统。它既是媒介文化的内涵,又是媒介文化的外延。说它是媒介文化的内涵,这是着眼于文化媒介的形态而言的,因为新闻媒介是现代传播媒介之一。说它是媒介文化的外延,这是着眼于文化媒介的特征而言的,新闻文化的主要标志是新闻作品,而新闻作品是以其不同于其他媒介作品服务于受众的。
新闻文化的特点:
1) 强烈的政治色彩,无论哪种制度下的新闻媒介,它所承载的文化形态都有着极其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 鲜明的价值判断,新闻文化高扬真善美的价值观念旗帜,或显或隐的抨击假恶丑。新闻文化对真实报道的强调,远非一般媒介文化所能相比。
3) 深刻地哲学思辨,新闻文化要求有很强的宏观意识和思辨精神。
4) 特殊的商品性,新闻传媒的真正价值主要不在经济价值,而在社会价值。
5) 作品形式的精美性,新闻在形式上比一般媒介上的信息形态要华美。
二、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
一般指社会功能,即大众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作用。 美国政治学家、传播学者拉斯维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从宏观角度提出大众传播媒介有三项功能:监视环境、协调反应、传递遗产。
三功能说
美国社会学家赖特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个功能:娱乐
美国传播学者施拉姆从微观角度细化了对大众传播媒介社会功能的认识:
1) 守望人的功能
2) 决策功能:唤醒大众注意,加以劝服
3) 社会化功能:视听教育功能
4) 娱乐功能
5) 商业的功能
传播学者普遍认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功能包括四个方面:
1.信息的功能:守望或监视环境的雷达功能。
2.协调和管理的功能:推动政策制定执行,反映社会舆论,促进社会机制运转。
3.教育功能:教育社会成员,传播文化知识、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
4.娱乐功能:摆脱工作和现实烦扰的娱乐,附带起教育和社会化的功能。
三、新闻传播事业产生发展
新闻传播事业产生的一般规律:
新闻传播事业是在社会生产方式发展到一定阶段,适应一定社会的需要而产生的。
产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两方面的动因和条件:
第一,具备必要的物质条件;第二,具备一定的社会需求及社会条件。其中,物质条件是新闻传播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最根本的条件。物质生产力和文化技术发展水平,主要决定新闻传播事业的形式,或报刊,或广播,或电视。
第二个条件社会对新闻的需求即社会条件,则是新闻传播事业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决定了新闻传播事业的内容。
四、新闻传播事业的功能
新闻传播事业的社会功能指的是:新闻传播事业对社会所能发挥的有利的作用,所能实现的效能。新闻传播事业的社会功能一般有:报道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传授知识,提供娱乐,刊载广告。
1.报道新闻:新闻事业最基本的功能,又是其他社会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
2.反映、影响和组织舆论:即引导舆论、传递观念和意见。
3.服务社会、指导生活:监督环境、监督政府是新闻传播事业服务社会的最重要的内容,其他大量体现在为社会、为公众所提供的具体的服务和具体的指导中。
4.传授知识、普及教育:在报道新闻时,加入必要地知识性材料;新闻媒介中设置专门的知识性专栏和节目。
5.提供娱乐,裨益身心:丰富和活跃精神生活。
6.刊登广告,发展经济。
五、新闻传播受众角色特征
受众是大众传播信息接受者的总称,又称受传者,阅听人。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众具有这样的角色特征:
第一,在现代传播中,受传者是无定向、模糊的,这给新闻传播的有效性带来不小的困难。
第二,一种媒介的受传者兼收其他媒介,受传者多渠道获知信息,他们在受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各种媒介提供信息的内容与方式进行比较、分析,给予不同的评价。
第三,新闻信息传播的接受不具有强制性,新闻受众完全依据自己的需求、动机、态度、意志选择媒介,选择信息。受众的收受态度是新闻传播效果最终的决断者。
第四,新闻传播期待中的社会作用能否奏效,能否产生预期中的“轰动效应”,主要取决于受传者对这些信息与意见的心理反应,及其对之所采取的相应行动。 第五,传播致效的重要环节是及时感知受众的反馈信息。
第六,在现代生活中,受众既是一个独立的行为主体,又总是某个阶级、阶层、团体、组织和社区中的一员。
第七,受众是社会成员之一,他们收受新闻信息之后,由于一定的心理需求会向他人转述这些信息。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因此中公考研小编建议各位考生一定要对自己所考的科目以及目标院校进行深入了解后再制定计划复习。为此中公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OL乐学、全年集训、精品网课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同时,中公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