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6-7-29 21:59:32

2007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教育学试题答案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1.A 2.B 3.C 4.A 5.B 6.D 7.A 8.D 9.B 10.D
          11.B 12.B 13.C 14.A 15.C 16.A 17.C 18.C 19.D 20.A
          21.D 22.B 23.D 24.A 25.A 26.D 27.B 28.A 29.C 30.A
          31.D 32.C 33.C 34.C 35.B 36.B 37.A 38.B 39.A 40.C
          41.A 42.D 43.B 44.D 45.D
          二、辨析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6.答案要点:
          正确。(2分)
          教育目的是指一定社会对人的培养的总要求,规定培养人的质量规格。(3分)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的具体要求。(3分)两者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2分)
          47.答案要点:
          错误。(2分)
          教学模式是指用于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在课堂或其他场合教学的一种范型。(3分,若有其他合理的界定,亦可给分)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作用所采取的方式。(3分)
          教学模式具有概括化、理论化的特点,教学方法则具有具体的、可操作的特点。教学模式包含了一定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等,属于较高层次。(2分)
          48.答案要点:
          错误。(2分)
          当新问题与原有问题的条件和解题要求基本相同时,定势能使人应用已掌握的法迅速解决问题,减少探索过程,有利于问题解决。(4分)
          当新问题与原有问题的条件和解题要求不相同时,定势使人习惯性地采取原先方法去解决新问题,而不进行别的尝试,会阻碍问题解决。(4分)

kytwo 发表于 2016-7-29 22:48:04


          三、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49.答案要点:
          (1)学校内部因素,如指导思想与目标、课程与教学、校园文化、管理、德育的内容、方法与途径、教师与学生、教育评价等。(7分)
          (2)学校外部因素,如家庭和社会因素等。(5分)
          【评分说明】考生若能略作阐述,另酌情给1~3分。其他合理回答可酌情给分。
          50.答案要点:
          (1)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2)学生因素。
          (3)学科发展。
          (4)社会要求。
          【评分说明】考生能从上述四个方面的任何三个方面略作阐述的,每个方面给5分,满分15分;若从其他方面阐述,合理的可酌情给1~5分。
          51.答案要点:
          (1)学而不厌,(3分)诲人不倦。(3分)
          (2)以身作则。(3分)
          (3)爱护学生。(3分)
          【评分说明】上述诸要点若能略作阐述,另酌情给1~3分。
          52.答案要点:
          历史背景:1957年苏联卫星升空引发美国朝野震惊,为适应与苏联进行国际竞争的需要,教育改革呼声高涨(国际背景);(2分)20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质量差招致社会各界的广泛批评(国内背景)。(2分)
          主要内容: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即“新三艺”)的教学;(3分)加强职业技术教育;(2分)强凋天才教育;(3分)增拨大量教育经费。(3)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 第2页(共5页)
          【评分说明】若从其他方面闸述,其内容与各要点相关者可酌情给分,但所给分数不超过各要点的满分值。
          53.答案要点:
          (1)研究的问题(或问题的提出,或文献综述的目的)。(4分)
          (2)文献检索范围与方法。(3分)
          (3)文献研究的结果和结论(或相关主题的内容概括及评论)。(5分)
          (4)参考文献(或主要文献目录)。(3分)
          54.答案要点:
          (I)历史(或偶然事件)。 .
          (2)成熟。
          (3)测验(或测验效应,或练习效应)。
          (4)统计回归。
          (5)工具(或测量的手段与技术)。
          (6)施测者偏好。
          (7)被试选择(或被试特征)。
          (8)被试缺失。
          (9)选择与成熟的交互影响。
          【评分说明】考生若回答上述要点以外的答案,合理的也可给分。每答对l点给3分,答对5点及以上者给满分15分。

kysix 发表于 2016-7-29 23:12:13


          四、分析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55.答案要点: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内涵是:(I)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过什么生活就受什么教育;(3分)(2)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用生活来教育;(3分)(3)教育是为了改进生活。(3分)
          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内涵是:(1)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3分)(2)学校生活要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吻合;(3分)(3)学校生活应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相吻合。(3分)
          两者比较:(1)共同之处在于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3分)(2)不之处在于,理论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影响不同;(3分)对“生活”的理解不l司,陶行知强的是现实社会生活,杜威强调的足体现社会精神的学校生活和儿童生活;(3分)对教育的理解不同.陶行知强调的足社会意义上的教育,杜戚强调的是学校教育。(3分)
          【评分说明】考生的回答若与上述要点不完全一致,言之有理也可酣情给分。
          56.答案要点:
          (1)这段文字所蕴涵的是终身教育思想。(5分)终身教育思想主张教育在时间上贯穿人的一生,在空间上拓展到全社会。(5分)
          (2)现代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对教育的挑战,如:社会变革的加速、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带来的社会信息化、科学知识和技术的进步等对教育的挑战;人口增长及人的寿命的延长、人们拥有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个人需要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等对教育的挑战。(5分)
          (3)应对挑战的教育变革
          ①教育观念的改变:树立大教育观,同等重视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
          ②教育体系的改变: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使教育贯穿人的一生。
          ③教育目标的改变:培养和提升人的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建设学习化社会,为所有人提供合适的教育。
          ④教育方式的改变:实施多样化的教育,促进学习者更加主动地学习。
          (以上4个要点,每论及1点给5分,论及3点即可给满分15分)
          【评分说明】考生的回答若与上述三个方面不尽相同,但思路清晰、视角独到且能展开论述的,可酌情给分。
          57.I.答案要点:
          (1)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及其结果有寻找原因的倾向,个体解释自己行为结果时的归因是复杂而多维度的,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个体今后的学习动机。(3分)
          (2)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等因素。这些因素又可以分别纳入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归因和不稳定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等三个维度之中。(7分)
          (3)成败归因的内外源维度影Ⅱ向个体对成败的情绪体验;成败归因的稳定性维度影响个体对未来成败的预期;成败归因的可控性维度影响个体今后努力学习的行为。(只回答要点,给6分;能结合成功和失败两种情境,分别从归因的三个维度作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另酌情给l~4分)
          (4)在教学实际中,学生往往将学业失败归因为能力不足,从而产生习得无助感,造成学习动机降低。教师在归因训练过程中,对于那些学业失败的学生,应引导其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努力不足;同时.也应对学生的努力给予反馈,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努力的收获、体验到自己努力的有效性。(10分。考生的回答与要点不尽相同,但只要符合归因理论,可酌情给1~6分)
          Ⅱ.答案要点:
          (I)三种研究思路优劣(18分)
          ①称书包重量可以收集关于学生课业负担的客观的数量化证据,但如果不同时考察书包的内容,就会使研究显得简单化而失之武断。
          ②课堂观察可以发现学生是否出现生理和心理疲劳,但无法完全了解作业负担等情况,并且课堂观察的样本数少,难以了解全地区学生课业负担概况。
          ③问卷调查效率高,可以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有关学生课业负担的数据,但获得的信息单一、表面化。
          【评分说明】每点6分(其中优、缺点各3分)。
          (2)研究设想(12分)
          【评分说明】①能提出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访谈调查结合的研究设想,给6分;能展开说明理由,且言之有理者另酌情给l~6分。②若仅综合题目中给出的三种思路,给3分,进一步说明理由者另酌情给1~3分。③若有其他答案,且言之有理者酌情给1~6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07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教育学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