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华东师大心理学考研题真题
“心理统计”部分(共50分)一、名词解释(15分)
1、众数(3分)
2、标准化记分(3分)
3、抽样分布(3分)
4、回归线(3分)
5、简单随机化设计(3分)
二、问答题(15分)
1、方差分析的三个基本前提是什么?(5分)
2、在抽样调查中有哪些主要的抽样方法?(10分)
三、计算题(20分)
1、某大学调查3000名学生对某一社会现象的看法。结果表示赞成的有860人,表示反对的有1140人,不置可否的有1000人。问这3种看法的人数之间是否具有显著差异?(10分)
[请注意试题末尾的提示]
2、对13名男生和9名女生分别进行同一内容的心理测验,结果如下:(设测验成绩服从正态分布):
男生女生
总分=901总分=709
平均分=69.31平均分=78.78
离差平方和=1156.77离差平方和=1703.56
方差=96.40方差=212.94
[提示]
26.89 = 5.19*5.19
t(.05,20)=2.086
t(.01,20)=2.845
F.05(8,12)=2.85
F.01(8,12)=4.50
x2.01-(2)=9.210
x.05(2)=5.99
“心理测量”部分(共50分)
一、简要解释概念(每题3分,共15分)
1、测量与测验
2、标准化样组
3、MMPI
4、罗夏墨渍测验
5、离差智商
二、计算题(每题6分,共12分)
1、一个测验应用于某一群体,其标准差是8.00,信度是0.64,假如应用于另一群体,其标准关是12.00,试用克莱公式计算信度,并对结果加以说明。
2、某被试获IQ分数为69,其测量标准误差为3,试估计该被试真分数95%可靠度的所在范围,并对结果进行解释。
三、回答问题(共23分)
1、试说明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7分)
2、简要说明编制心理测验量表时选择测题应考虑的因素。(8分)
3、以智力测量为例,试论心理测量的间接性。(8分)
华东师范大学
一九九七年攻读硕士研究生试题
考试科目:实验心理学
招生专业:心理学学科
[第一部分]请在正确答案前打“√”。(每题4分,共40分)
一、最初对图形与背景加以区分的是:
1、吉布生(Bibson)。
2、考夫卡(Koffika)。
3、魏尔太墨(Wertheimer)。
4、鲁宾(Rubin)。
二、汉字的辨认在心理学上主要服从于
1、知觉的恒常性原则。
2、知觉的整体性原则。
3、字体的笔划多少。
4、字汇量。
三、光乃是
1、一个纯粹的物理概念。
2、一个纯粹的心理概念。
3、既不等于放射能,也不等于视觉,而是一个关系的概念——心理物理概念。
4、无法定义的概念。
四、响度量表的单位是:
1、分贝
2、(口方)
3、(口美)
4、(口宋)
五、记忆系统中,储存能量最大是
1、短时记忆。
2、瞬时记忆。
3、长时记忆。
4、长时记忆和瞬时记忆。
六、可见光谱波长的大致范围是
1、100—1000毫微米。
2、380—760毫微米
3、380—760微米
4、整个电磁波的波长范围。
七、光谱中色光混合的按加法法则,如
1、黄色 + 紫色 = 红色
2、紫色 + 青色 = 兰色
3、黄色 + 青色 = 绿色
4、红色 + 蓝色 + 紫色
八、“米勒综合症”表现为
1、丧失短时记忆能力
2、丧失瞬时记忆能力
3、丧失长时记忆能力
4、记忆能力的全面衰退
九、短时记忆信息的保持
1、乃是不可能的
2、需要继续注意复述
3、需要重新组织
4、需要编码
十、为什么声波的削心对可懂度的影响较大,而对削峰影响较小?这主要是因为:
1、削峰只影响元音而不妨害辅音
2、削心主要影响元音
3、削峰只影响辅音,而不妨害元音
4、削心主要影响频率
[第二部分]
问答题,每题20分, 共60分。
一、0.5米被知觉为身高1.8米的人,走到20米处被知觉为1.6米、问知觉的恒常性保持了多少?
二、影响反应时有那些因素?
三、何谓“控制”?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有哪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