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6-7-29 21:58:23

2010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史学真题参考答案(二)

  四、问答题
  31.【答案要点】
  秦统一后确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但分封制仍有强烈的影响。
  刘邦称帝后逐一翦灭主要异姓诸侯王,同时分封自己的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订立非刘氏不王的誓约。王国地域广大、政治上具有相当的独立性。
  汉文帝时,诸侯王国与中央对立的形势日益明显,贾谊建议削弱诸侯王国的辖地,“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汉景帝采纳晁错建议,实行削藩,激起“七国之乱”。朝廷借平定叛乱之机,取消诸侯王治民的权力,将王国官吏的任命权收归中央,诸侯王国政治影响力削弱。
  汉武帝下“推恩令”,肢解各诸侯王国;颁布“左官律”和“附益法”;并直接剥夺诸侯爵位。诸侯王国问题最终解决,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32.【答案要点】
  背景与过程: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内部关于中国革命的性质、动力、目标等问题的争论,引发有关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并衍生有关中国社会史的论战,以及中国农村社会性质问题的讨论,进而影响到对中国传统社会的研究。
  各派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1)社会性质论战:中国共产党人的观点;新生命派、改组派、胡适派的观点;(2)社会史争论的主要问题: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国历史上有无奴隶社会、秦汉后的中国社会性质。
  后果: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建立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食货学派的产生。
  33.【答案要点】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人类历史上形成了中国、印度和希腊三大文明中心。它们都产生了一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反映了人类精神的觉醒。
  在中国,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等思想学说影响较大,注重对政治、社会、人性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
  在印度,出现了反对婆罗门教的各种新兴思潮,其中佛教等从多种角度探索人与人生的真谛。
  在希腊,早期自然哲学家开始探索物质结构和宇宙本质;以苏格拉底为首的哲学家开始思考人与社会的基本问题。
  34.【答案要点】
  背景:明治维新后,天皇专制,宪政未立,藩阀专权;部分士族知识分子受西方民主思想影响,要求参政;1874年,板垣退助等人上书天皇,要求设立民选议院,引发自由民权运动。
  性质:日本士族知识分子领导的群众性资产阶级民主运动。
  影响:产生了日本最早的政党;建立了地方代议机构,奠定了地方自治的基础;迫使天皇政府走上立宪道路,有条件地给予民众选举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0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史学真题参考答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