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6-7-10 09:28:49

考研教育学:儒学独尊与读经做官教育模式的初步形成

  小编为大家汇总了儒学独尊与读经做官教育模式的初步形成的相关信息,有报考相关专业的同学,希望能认真阅读以下的内容。
  1. “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
  主要措施为设五经博士(前136年)、建立博士弟子制(前124年)、以儒术取士(察举制度,以儒家的经术和才德观举秀才、孝廉)、视学制度;
  2. 太学——
  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汉代太学建立,汉代太学教师称为博士,博士的首席西汉时称仆射,东汉时称祭酒,初为个别教学,后因人数增多改为集体授课,称“大都授”,主讲教师称“都讲”。考核方式称为“设科射策”;
  3. 鸿都门学——
  创设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
  4. 郡国学——
  创于景帝末年,受“文翁兴学”推动,设在郡国的称为“学”,设在县的称为“校”,设在乡的称为“庠”,设在村落(“聚”)的称为“序”。汉元帝时期设五经百石卒史。
  5. 察举制度——
  始于汉高祖。后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重选举取士,察举正式成为一种制度。州举秀才,郡举孝廉。
  6. 董仲舒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1)《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兴学校以养士,行教化美习俗③重选举以选用贤才;
  (2)论人性与教育作用——性三品说(“圣人之性”、“中民之性”与“斗筲之性”);
  (3)论道德教育:董仲舒的教育思想中,道德教育是其核心,因为它是董仲舒德治政治思想在教育上的自然延伸,是成就理想人格的必由之路。
  1)道德教育的内容——“三纲五常(“三纲”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是仁、义、礼、智、信);
  2)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①正谊明道②以仁安人,以义正我③强勉行道④必仁且智⑤明于性情
  7. 王充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1)对谶纬神学的批判:唯物论者,代表作《论衡》;
  (2)人性论和教育作用:有生来就善的是中人以上的人;有生来就恶的人是中人以下的人;有无善无恶或善恶混杂的人是中人。人的善恶在于教育,他特别强调统治者应该重视教育,发挥教育在治国化民中的重要作用。王充理想的培养目标是“鸿儒”。他把人才分为鸿儒、文人、通人、儒生和文吏;
  (3)论学习:①学知与闻见②思考与求是③问难与距师
  以上是儒学独尊与读经做官教育模式的初步形成的相关内容,大家在阅读的同时需要自己从中做一些笔记,记录自己不会的知识点,查漏补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考研教育学:儒学独尊与读经做官教育模式的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