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6-7-28 13:26:58

2017西综考研病理学复习笔记:循环功能障碍

  2017考研复习拉开序幕,考生们可结合西综病理学复习笔记进行全面的专业课复习,为以后的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5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时机体功能变化与临床表现
  DIC形成过程中,机体的血液系统、循环系统及其他器官的功能均有变化,这些变化是形成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基础。
  循环功能障碍——低血压或休克
  休克可伴发DIC, DIC特别是急性DIC常伴发休克或加重休克,两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DiC出现低血压与休克的主要原因是:
  1、微循环内广泛的微血栓形成,尤其是肺、肝等部位微血栓形成,使肺动脉及门静脉压力升高,导致回心血量严重不足;再加上微血栓在心肌毛细血管或冠状动脉内形成,使心肌细胞缺血而变性、坏死,心肌收缩力降低及广泛出血所引起的血容量减少,均使有效循环血量明显下降,从而出现全身循环障碍。
  2、在DIC形成过程中,由于凝血酶和纤溶酶增多,它们激活补体和激肽系统,使激肽和补体成分(如C3a、C5a等)生成增多。激肽能使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C3a、C5a等可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使微血管扩张,从而降低外周阻力。这是急性DIC时动脉血压下降的重要因素。
  3、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如多肽A、B、C等),能增强组胺和激肽的作用,从而加重微血管扩张及其通透性升高,促使休克发生。
  专业课的分值在考试中占据着很大的分量,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考生能否成功。因此无论是跨学科考生还是同等学力的考生,都要尽早进入复习状态,进行科学的复习,相信你会离成功更近一步。中公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OL乐学、全年集训、精品网课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同时,中公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7西综考研病理学复习笔记:循环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