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考研西医综合生理学肾脏生理部分模拟试题答案四
下面是中公考研为考生们提供了2016考研西医综合生理学肾脏生理部分模拟试题答案,分享给各位考生,希望对考生的复习有所帮助。距离考研的时间越来越短了,考研的小伙伴要继续努力哦!【答案】
五、简答题
1.肾小管重吸收是指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的水和溶质透过肾小管管壁上皮细胞重新回到血流的过程。影响肾小管重吸收的因素有:①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溶质浓度增大,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减少,则尿量增多;②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重吸收率始终保持在滤过率的65%~70%;③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功能状态;④激素的作用,血管升压素释放增多时,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2.肾脏生成尿液的基本过程是:①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血浆蛋白之外的其他成分可滤入肾小囊形成原尿;②肾小管和集合管选择性重吸收作用,使原尿中机体需要的物质又被重吸收回血液;③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作用,可向小管液中排出H+、K+和NH3等物质并最终形成终尿。
3.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原尿)的总量为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成年人约为125 ml/min,故24 h超滤液总量可达180 L.
4.由肾脏的球旁细胞分泌。当体内循环血量减少,使肾血流量减少时,球旁细胞分泌的肾素增多。肾素可使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原水解为血管紧张素Ⅰ,进而转变成血管紧张素Ⅱ,再转变成血管紧张素Ⅲ。血管紧张素Ⅱ和Ⅲ都有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的作用,从而促进肾小管的保Na+、保H2O和排K+作用,使循环血量得以恢复,血中Na+、K+比例得以保持。
5.血管升压素由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神经细胞合成,经下丘脑-垂体束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到神经垂体,在此贮存并释放入血。其作用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调节其分泌的因素有:①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变化;②循环血量的变化。
6.正常情况下,有论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或减少,肾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是滤过率的65%~70%,此现象称球管平衡。其产生与近端小管对Na+的恒定比率重吸收有关。其生理意义在于使尿量不致因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减而出现大幅度的变动。
7.因小管液溶质浓度过高,致使渗透压过高,从而阻止对水的重吸收所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渗透性利尿。由于大量饮用清水,引起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使血管升压素合成和释放分减少,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减少,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水利尿。
8.①汗液是低渗性液体,大量出汗引起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反射性引起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合成、释放ADH增多,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H2O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②大量出汗使机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引起:a.对心房和大静脉处容量感受器刺激减弱,使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合成、释放ADH增多,肾小管对H2O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b.肾内入球小动脉内血流量减少,对入球小动脉壁的牵张刺激减弱,牵张感受器兴奋,使肾素释放增加,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引起血浆醛固酮增多,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H2O的重吸收,尿量减少。
9.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主要有下列三个方面。
①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和面积:当通透性改变或面积减少时,可使尿液的成分改变和尿量减少。
②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改变:当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显著降低(如大失血)或囊内压升高(如输尿管结石等)时,可使有效滤过压降低,尿量减少。如果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浆蛋白明显减少或静脉注射大量生理盐水),则有效滤过压升高,尿量增多。
③肾血流量:肾血流量大时,滤过率高,尿量增多;反之尿量减少。
肾脏疾患时出现蛋白尿的机制:一方面是滤过膜机械屏障作用降低,以致部分大分子的血浆蛋白不能受阻而滤过。另一方面可能是滤过膜各层所覆盖的涎蛋白减少,静电屏障作用降低,使带电荷的血浆蛋白容易通过滤过膜而出现蛋白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