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6-7-28 13:25:03

2016考研西医综合:膜性肾小球肾炎

  膜性肾小球肾炎在各种年龄都可发病,多见于青年和中年人,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因为早期肾小球炎性改变不明显,又称膜性肾病,病变特征为弥漫性毛细血管壁增厚,并在上皮下出现含有免疫球蛋白的电子致密沉积物,本病的主要特点是上皮下出现免疫复合物。
  病理改变:
  1)肉眼观:膜性肾小球肾炎双肾肿大,色苍白,故称“大白肾”。
  2)光镜:病变为弥漫性,镜下可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增厚,通透性明显增加。早期改变不明显,易与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相混淆,晚期,肾小球基底膜弥漫性增厚。毛细血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肾小球硬化,玻璃样变。
  3)电镜:上皮细胞肿胀,足突消失,上皮细胞下有大量细小的小丘状沉积物。基底膜表面形成许多钉状突起插入小丘状沉积物。银染色基底膜及针状突起呈黑色。针状突起与基底膜垂直相连形如梳齿。
  早期沉积物和基底膜钉状突起少而细小,以后逐渐增多、增大,基底膜增厚,钉状突起伸出沉积物表面将沉积物包围,最后,大量沉积物被埋藏在增厚的基底膜内,基底膜高度增厚。沉积物在增厚的基底膜内逐渐被溶解,使基底膜呈虫蚀状。
  4)免疫荧光:上皮下出现免疫复合物显示典型的颗粒状荧光,表明有 IgG和C3沉积。
  临床病理联系:
  膜性肾小球肾炎主要引起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全身高度水肿,高脂血症。膜性肾小球肾炎起病隐匿,起病缓慢,病程长,一般预后不好,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效果不显著。晚期,肾小球硬化,可引起肾功能衰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6考研西医综合:膜性肾小球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