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6-7-28 13:24:40

2016考研西医综合知识点: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

  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1)静息电位
  1、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的数值约:-90mV。
  2、形成的机制(类似骨骼肌和神经细胞):主要是K+平衡电位。
  (2)动作电位(明显不同于骨骼肌和神经细胞)
  1、特点:去极过程和复极过程不对称,分为0、1、2、3、4期,总时程约200-300ms。
  2、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内向电流:正离子由膜外向膜内流动或负离子由膜内向膜外流动,使膜除极。外向电流:正离子由膜内向膜外流动或负离子由膜外向膜内流动,使膜复极或超级化。
  0期:Na+内流(快Na+通道,即INa通道)接近Na+的平衡电位。
  1期:K+外流(一次性外向电流,即I10)导致快速复极。
  2期:内向离子流(主要为Ca2+和少量Na+内流,即慢钙通道又称L-型钙通道)与外向离子流(K+外流,即IK)处于平衡状态;在平台期的晚期前者逐渐失活,后者逐渐加强。
  平台期是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也是心肌细胞区别于神经细胞和骨骼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平台期与心肌的兴奋-收缩耦联、心室不应期长、不会产生强直收缩有关,也常是神经递质和化学因素调节及药物治疗的作用环节。
  3期:慢钙通道失活关闭,内向离子流终止,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出现K+外流。
  4期:膜的离子转运技能加强,排出细胞内的和,摄回细胞外的K+,使细胞内外各离子的浓度梯度得以恢复,包括Na+、K+泵的转运(3:2)、Ca2+-Na+的交换(1:3)和Ca2+泵活动的增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6考研西医综合知识点: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