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考研431金融学综合备考指导——强化阶段知识点(3)
我们今天来帮助同学们梳理金融学学习的基石:信用。请大家切记信用是现代金融得以发展的必备条件!一、信用的概念及其产生发展
(一)信用的概念
1.定义:信用是借贷行为的总称,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的特殊运动形式。
2.特点:信用是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贷方有权取得利息,借方承担支付利息的义务。
3.信用关系建立的三要素:(1)债权债务关系;(2)价值做相向运动形成的时间差;(3)信用工具。
4.信用形式: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
(二)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1.信用产生的条件:
(1)私有制和商品交换是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
(2)货币的信用属性推动了信用关系的发展
(3)金融与信用的发展
2.信用的发展:
依次经历了高利贷信用、资本主义信用和社会主义信用三个发展阶段
二、现代信用的基本形式
(一)商业信用
1.定义
指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延付货款或预付贷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它可以直接用商品提供,也可以用货币提供,但是信贷主体必须发生真实的商品或服务交易,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
2.作用和局限性
(1)作用:润滑着整个商业流通过程,促进经济增长。
(2)局限性:规模限制;严格的方向性;时间上的限制。
3.商业信用工具——商业票据
(1)含义:商业票据是以商业信用形式出售商品的债权人,为了保证自己的债权所掌握的一种书面债权凭证。
(2)特点:
①商业信用的票据化
②票面必须载明特定的内容:票据名称、金额、付款人、支付日期、发票人签字等;
③具有不可争辩性
④票据具有流动性。
(3)种类:
①商业本票: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承诺书,承诺在约定期限支付一定款项给债权人。
②商业汇票:由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的支付命令书,命令他在约定的期限支付一定款项给第三人或持票人。
(二)银行信用
1.含义: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职能资本家和其他债务人提供的信用。银行信用以金融机构作为媒介,借贷对象就是直接处于货币形态的资本。
2.银行信用工具——银行票据和支票等
(1)银行票据:在银行信用基础上产生的,有银行承担付款义务的信用流通工具。。包括银行本票和银行汇票两种形式。
(2)支票:支票是一种支付手段,是你向银行发出的一项支付指令。
(三)国家信用
1.含义:国家信用是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而出现的一种信用形式。
2.形式:内债和外债
3.国家信用工具:公债券和国库券
(四)消费信用
1.含义:工商企业或金融机构以生活资料为对象向消费者提供的信用。
2.消费信用形式:
(1)赊销:分期付款、信用卡。
(2)消费信贷:买方信贷、卖方信贷。
(五)国际信用
1.含义:国与国之间资本流动形成的信用
2.形式
(1)国际商业性借贷:出口信贷、银行贷款、债券发行、补偿交易、政府贷款等。
(2)国外直接投资
切记金融学所有知识点的学习都需以信用为基础。
本文作者为中公考研辅导名师——张银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