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6-7-28 12:47:25

2017年新闻传播学考研:新闻写作笔记(11)

  新闻写作是新闻传播学考研会涉及到的一个考试科目,中公考研整理了新闻写作的笔记,2017年考生可以全面了解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十一章 特色通讯的写作
  第一节 新闻特写、速写和素描
  一、新闻特写:把新闻事件中最有价值、最生动感人的片断和部分加以“放大”,描形绘色的“再现”新闻事件,给读者以鲜明印象的新闻体裁。
  二、新闻特写的特点选材上,注重于再现生活中的画面,放大新闻事实诸要素中有意义、有情趣、有影响的一两个场面或片断,以说明事件如何发生,当时情形怎样。 结构上,以概括性导语开头,点出部分要点,把最精彩的东西放在后面;或是以特写镜头开始,然后过渡到实质,最后才把主题突出。角度上,选择一个特定的角度,细察局部,从一点一面插入放大,出奇制胜。
  三、撰写新闻特写的要领:抓住生动的形象,抓住事物的特征,抓住情节的高潮。
  四、新闻速写:一快二短三粗略,要点清晰,以少胜多,简洁朴素,明快有力。内容上缩龙成寸,以小见大,使读者感到可读、亲切。
  五、新闻素描:以朴素自然的描写方法,淡色轻抹、质朴自然,准确平实的记录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
  第二节 深度报道和大特写
  一、深度报道的由来和特点深度报道:完整反映重要的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其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的一种高层次的报道方式。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和复杂性、广阔性,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强等因素,要求新闻突破一事一报,走向一事多报或多事一报,提供丰富详实的多方面信息。
  特点:题材的重要性,材料的详尽性,内涵的深刻性,体裁的综合性。
  二、深度报道的几种形式
  1.单一类(单篇式)——提出问题型:只提出问题,并不给予明确的回答。
  ——分析解释型:予以分析和解释,使读者从中受益。
  ——综合概括型:对众多的事实进行整理归纳,使条理清晰,便于理解。
  ——典型传播型:介绍经验教训,充分发挥典型作用。
  ——对比揭示型:通过对比,是人们从中更好的理解。
  2.集合式的深度报道:各篇报道集合在一起,或多种事实排列在一起,使新闻的报道获得新的深度和力度。(1)连续报道:对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在一定时期内持续进行的报道。适于反映正在发展中的事物、正在进行的事件,或较重要的题材。①进行式(跟踪式)连续报道:着眼于事物的连续性,以事件的发展顺序为线索,以时间为特点,不断的发消息。 ②反应式连续报道:对重大的事件或重要的典型进行报道后,所产生的反应进行系列报道,可扩大影响,造成舆论,给读者深刻的印象。③追溯式连续报道:追溯、联系过去,对新闻事实的起因等,使新闻立体化,深刻化。(2)系列报道:对于典型的新闻人物事件,从不同的角度、侧面、层次,用不同的体裁于形式进行一系列的报道,逐步展开、深入。着眼于问题的复杂性、多面性、重要性,常以问题为线索,逐步深化报道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力度。 ①纵深式系列报道:抓住一个问题,深入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逐步呈现新闻的全貌,深入事物的本质,使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化。②并列式系列报道:对一个问题的不同侧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使有关问题的多方面联系充分暴露,以便读者的判断和取舍。(3)组合报道:围绕同一主题,将不同的地点、单位和不同内容的新闻编排在一起,形成宣传上的强势,使读者从若干新闻事实的联系、对比或隐寓中,得到超出新闻事实的启示和教益。①加重式组合报道:同一内容的新闻集中汇集,以各种体裁相配合,开拓报道的深度,强化报道的主题,以加重分量,扩大新闻的报道效果。②对比式组合报道:以正反两面或多方面的内容,组合在一起,实现信息的增值。给读者以明示或暗示。
  总而言之,深度报道是顺应时代发展起来的报道方式,要求记者抓住生活中大众关心的问题,努力全面的、历史的认识新闻事件寓新闻人物。最忌盲目追求虚假的“深”,故弄玄虚,搞“假”、“大”、“空”,过分的表现主观意识,片面的理解深度报道所具有的“历史纵深感”。三、关于“大特写”大特写:抓住社会热点中的事件、人物或现象,对新闻事实作全方位、多侧面的报道,用优美的文笔、新颖的题饰、突出的照片吸引读者的一种报道形式。具有新闻性、社会性、深刻性、艺术性的特点。重在对题材的深度和广度有所开掘,是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表现为大时间、大空间、大跨度、大问题,事物的全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多色彩。
  而一般的特写,其特点是“放大”和“再现”,总是抓住有意义和有感染力的局部加以放大,着重描绘和突出,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第三节 解释性新闻的报道
  一、解释性新闻的产生解释性新闻:充分运用背景材料、说明事物的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和预测其发展趋势的分析性报道。可分为:一段时间的解释性报道,一个时期的解释性报道,一个时代的揭示性报道。其产生于客观的社会需要(一战后复杂的政治、经济形式,多变的现实生活要求报纸回答问题),主观的办报需要(报纸工作者要引导舆论,以有利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二、解释性报道的特点重在解释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和具体的过程与状况。解释性新闻的背景材料,从某一要点上向纵深发展,以解释性和说明性抓住读者。解释不是空论,是运用事实挖掘事实背后的新闻。解释性新闻反映的多是记者的一家之言,不直接说明应该怎样、必须如何,以真知灼见取胜
  三、解释性新闻的写作要求1.把为什么作为写作的高潮和重点,深挖新闻背后的新闻,反映出新闻的来龙去脉。2.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基础上,点明事实的意义与特征。3.把今天的事件,置于昨天的背景之下,从而揭示它对明天的含义,以预测和展望吸引读者。
  4.把某一事件与一系列其他有关的事实联系起来,从比较、对照中揭示其本质,确认事物的特点和发展趋向。
  第四节 人物专访三个“特”:特定的问题,特定的对象,特定的场合。
  专访简明精练,要言不烦,接近于新闻。
  一、 物专访蓬勃发展的原因
  二、人物专访采写的基本要求1.选准访问的对象。包括重要新闻事件的新闻人物;非新闻人物却具有新闻因素的知情人;与问题有关的专家、学者和权威人士。2.选准访问的场所、时机。包括与事件有关的现场访问;与问题有关的典型场合;读者最关心的时机,人物的感受最新鲜、最强烈的时刻。3.注重谈话的纪实。包括提出尖锐的问题,抓住要害;保留谈话个性,体现人物风貌;插入第三者的谈话,活跃气氛,丰富情节;记者参与事件的发展,使专访增色添彩。人物访问的提问方式:漫谈式,直指式,商量式。4.写好现场和人物。包括气氛的渲染,实物的引发,环境的衬托。5.专访中人物的外貌描写。要有特色,符合人物的身份,简要有力,有深度有感情,有助于表达主题。
  新闻传播学考研中,专业课占据了300分的分值,中公考研建议2017年考生多花时间和精力在专业课上。为了帮助同学们备考,中公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OL乐学、暑期集训、精品网课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同时,中公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选择考研辅导班;,就选中公考研!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7年新闻传播学考研:新闻写作笔记(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