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6-7-28 12:47:23

2017年新闻传播学考研:武大《大学语文》复习重点(14)

  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有一门专业课是涉及到大学语文的综合知识的,中公考研整理了大学语文的重要知识点,希望对2017年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的同学有所帮助。
  戴望舒专题
  ——————————————————————————————————
  戴望舒的诗歌创作的独特风格(了解)
  他的诗深受中国古典诗歌和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双重影响,在借鉴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的同时,又不失中国古典诗歌的情韵。这对象征诗派神秘的内容和晦涩的诗风有较大的突破,其诗歌语言上的清新活脱、自然质朴也来源于我国的文化习惯。
  在中国“现代派”诗歌的发展历程中,戴望舒的诗作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戴望舒的追求诗歌的朦胧意象方面,在大量运用象征主义手法方面,以及在表达人生深深的寂寞与惆怅方面,都充分代表了“现代派”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倾向。
  ●戴望舒的诗歌早期追求音乐性,很快又实现了对音乐性的反叛。请具体谈谈他的这些追求和反叛。●
  戴望舒早期的诗歌作品中体现出其对诗歌音乐性的追求。如其代表作《雨巷》,全诗共七节,每节六行,每行字数不一,诗歌从头至尾只用一个韵,在相隔不远的行押一次ang的脚韵,有意使一个音响反复出现,造成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同时,诗中字、句的更迭出现,也加强了音乐感,加深可诗人忧郁的力度。《雨巷》被叶圣陶称赞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雨巷》是戴望舒对新诗创作音乐性追求的高峰,也是中国现代新诗音节创造方面的典范作品。
  然而,戴望舒后来发表于《现代》上的《望舒诗论》里对“诗的音乐性”的观念提出了挑战:“诗不能错重音节,它应该去了音乐的成分。诗的韵律不在抑扬顿挫上,而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即在诗情的程度上。韵的整齐的字句会妨碍诗情,或使诗情成为畸形的。
  其作品《我的记忆》则是他对自己诗歌音乐性的反叛的开端。《我的记忆》不再可以追求音韵上的回环往复,不追求外在的音乐美,而追求“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即在诗情程度上”的内在情绪韵律。
  《雨巷》P367
  一、《雨巷》表达的思想内容
  在《雨巷》中,作者不仅抒发了个人的悲哀和寂寞,而且写进了“五四”以来整整一代青年所有的世纪性的理想与幻灭,表达了一种普遍的忧郁的时代情绪。全诗述说了抒情主人公“我”经过一条“悠长”而“寂寥”的雨巷时的感受。“我”希望逢着姑娘在诗中成为抒情主人公理想的化身,这种期盼实际上表达了诗人人生路途上的孤寂和悲哀 ,渴望在人生的孤途上遇到知己和同道,渴求得到理解和慰藉。这首诗表现的不仅是失落和幻灭,更是渴求和追求,是失落中的渴望,幻灭中的追求。
  二、《雨巷》的艺术风格
  1、这首诗是象征的手法把重大悲壮的时代主题写入诗中,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表现了象征主义轻格律而追求美学特色的特点。
  几个象征的意象:“我” “姑娘” “雨巷”分别指代什么?
  诗中“我”“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这是“我”对黑暗现实感到迷茫、失望、忧郁,看不到出路的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觉,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终于“静默地走近”了,“我”又陷入了更加孤独、寂寞而无奈的愁思中。这位姑娘实际上就是诗人的美好理想与希望的象征。在中国的动乱的年代中,特别是在大革命失败后的恐怖笼罩下,青年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的失望和彷徨的心态和苦有所思的感觉被戴望舒用一条阴暗狭窄而悠长的“雨巷”表现的极为逼真、传神。
  2、以浮动朦胧的音乐暗示诗人迷惘的心情。诗中“ang”韵的反复出现,句中有韵,连绵不断,织成一张音韵的网,把人罩在特设的情绪氛围中。(音乐性)
  3、诗虽然借鉴了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却又不失中国古典诗歌的情韵。诗中的象征意象是中国式的“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可以说戴望舒在技巧上承袭了象征主义,而在情感上却和本民族传统一脉相承。(古典情韵)
  新闻传播学考研中,专业课占据了300分的分值,中公考研建议2017年考生多花时间和精力在专业课上。为了帮助同学们备考,中公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OL乐学、暑期集训、精品网课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同时,中公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选择考研辅导班;,就选中公考研!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7年新闻传播学考研:武大《大学语文》复习重点(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