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6-7-28 12:47:02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复习笔记(十四)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是新闻理论的经典书目,中公考研整理了此书的笔记,2017年考研的同学可以全面了解一下。
  第十三章 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
  我国新闻工作的五项基本原则:坚持新闻真实性、指导性、群众性、战斗性和党性原则
  一、新闻真实性
  1、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情(what)、原因(why)和经过(how)够经的起核对。
  新闻报道的真与假只有一个标准:是否符合客观存在。
  2、坚持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起码要求,也是最高要求,新闻必须真实,是新闻工作的第一信条。
  我国新闻事业之所以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出于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崇高责任感:
  ① 坚持真实,才有助于党和人民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② 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坚持真理,我们的宣传报道才会有力量,人民才会跟着共产党走
  ③ 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切实加强党和人民的联系,才能使人民和党心连心。
  ④ 只有坚持真实,才能使我们的新闻事业取信于民,赢得人民的尊敬和信任。
  ⑤只有坚持真实,才能“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营造有利于中国发展的良好国际氛围
  3、新闻失实
  新闻失实表现的五个方面:①无中生有,凭空捏造;②添枝加叶,层层拔高;③要件残缺,隐瞒事实;④偷梁换柱,移花接木;⑤因果不符。
  失实原因的分析:①非故意性失实。在采写编新闻过程中,作者并没有察觉到自己报道的事实与实际不情况不符。这种失实,多半是由于作者在采访中获得的原始材料失实造成的。
  ②故意性失实。明明知道自己所写的新闻与实际情况不符,却明知故犯,造成新闻失实.
  4.新闻失实呈现的特点和趋势:①新闻失实趋向常态;②故意性失实的比例增大;③新闻失实入侵公共领域
  二、新闻指导性
  1、新闻指导性就是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
  对我国新闻事业来说,新闻指导性就是新闻工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用党的方针、政策来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和行动,帮助受众明白形势,明辨是非,明辨利弊,引导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共图改革开放大业。
  新闻指导性不是指挥权,而是道义上和思想上的影响。
  2、新闻指导性的具体表现为:①鼓舞②示范③论证④启发⑤解释⑥预测⑦警戒
  新闻指导性产生的社会效果包括:一种是迅速地在受众中引起强烈的反响,立刻收到明显效果;另一种是潜移默化地长期影响。
  3、指导性要建立在新闻特点之上
  具体做法:①关于寓指导性于知识、趣味性之中。②关于寓指导性于可读性之中。
  ③关于把指导性寓于服务性之中。
  具有指导作用的新闻,称为指导性新闻。指导性新闻的基础在于信息,指导性要寓于信息传播之中。即指导性新闻既要真实地及时地传播大众共同关心的事实,又要体现一定的指导思想,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说就是:
  ①指导性新闻要具备新闻本身的特点,包括事实必须完全真是,要用有一定的信息量,能够引起大众的共同关心;
  ②体现在新闻中的观点和新闻中的事实必须统一,事实能无可辩驳地说明观点,令人信服;
  ③选择适当的时机发表,取得最大的宣传效益。
  4、不同历史时期,新闻指导性有不同的操作要求
  ①革命战争年代的新闻指导性
  基本特点是:报纸指导一切,重点是指导工作。
  ②计划经济年代的新闻指导性
  基本特点:是多侧面地印证:印证党和政府各种举措、方针的合理性
  ③市场经济年代新闻的指导性
  特点是:诠释信息的意义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新闻指导性除了继续发挥鼓舞、示范、论证等作用外,重点要在“解释”上下功夫。围绕着形势新变化,对党和国家每一项新政策的出台进行分析阐释,帮助受众弄清发展趋势,权衡利弊得失,保持新闻指导性宏观上的舆论一律和微观上的多元表达。
  5、关于新闻指导性的不恰当做法:①纠正图解政策的做法 ②改变公告式、命令式的做法
  ③防止片面性、简单化。
  表现在:a.在宣传党和政府的某一政策规定时,往往只有质的概念,而缺乏量、度的把握,说了不少过头话;b.抓住一点,不及其余;c.脱离具体的条件,脱离历史的环境,简单肯定一切,否定一切;d.在先进典型的宣传中,往往强调革命精神而忽视科学态度。
  三、新闻事业的群众性
  新闻事业的群众性的三层含义:
  在内容上:新闻业应该尽量满足群众的需要;
  在工作路线上:新闻工作应该走群众路线,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
  在形式上:新闻、评论的表现形式应该尽量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我国新闻事业和群众的关系是相互支持、相互帮助。
  我国新闻事业既要满足群众需要,又要引导群众,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
  “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含义:
  ①各级党委要重视党报工作,紧紧地把党报抓在自己手里,加强对党报的领导;
  ②党的各种新闻机构必须从思想上明确党的领导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办好党的新闻事业的关键,从而自觉地主动地接受党的领导;
  ③组织广大党员和非党群众为党的新闻媒介提供情况、材料和稿件;
  ④倾听群众的意见,并依据群众的意见改进报纸工作。
  四、新闻事业的战斗性
  1、新闻事业的战斗性:为捍卫党和人民的利益无所畏惧的斗争,为传播真理不倦的探讨。
  具体表现:
  ① 揭露、打击破坏安定团结、破坏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毒害人民的做法;
  ② 大胆揭露职务人员违法行为和不法分子危害人民群众利益的劣迹;
  ③ 及时地发觉和批评各个领域中的错误倾向和错误思潮;
  ④ 及时反映人民内部各种矛盾,催人猛醒,发人深思,引起社会各方面着手研究、解决。
  2、运用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的原因:
  ①新闻的舆论监督能够产生强大的威慑力;
  ②新闻的舆论监督就是把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
  ③新闻的舆论监督有利于加强党和人民联系,密切党群关系。
  ④新闻的舆论监督体现了我国新闻媒介的根本宗旨,是衡量新闻事业党性的一个尺度。
  3、我国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的性质和特点
  出发点:保证中央政令畅通,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重点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特点:①权威性②典型性③紧迫性④重视社会效果
  4、开展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
  1) 从有利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正确的揭露批评
  2) 实事求是是保证揭露批评报道成功的基础
  3) 适时、适量、适宜是批评报道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一环;
  4) 保护批评者的合法权利,保留批评者的申诉权利。
  5)既要有独立负责的精神,又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积极争取各级党组织的支持和帮助。
  5、批评不慎表现的三个方面
  ①批评不实引起新闻伤害; ②批评失当引起新闻伤害 ③新闻炒作引起新闻伤害
  五、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是:党的任何新闻媒介必须无条件的服从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领导,无条件的执行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决议、决定。
  1、 坚持党性原则的极端重要性
  1) 坚持党性原则是使党的新闻事业永不变质的保证;
  2) 坚持党性原则才能使党的新闻事业保持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和立场;
  3) 坚持党性原则才能充分发挥党的新闻事业的积极作用;
  4) 坚持党性原则才能划清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和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界限;
  5) 坚持党性原则才能推动、指导我国的各项改革沿着健康道路发展。
  2、坚持党性原则要处理的关系
  1) 坚持鲜明的倾向性和真实性的统一;
  2) 坚持维护党的利益和人民利益的统一;
  3) 坚持宣传党的原则和掌握灵活的宣传策略的统一;
  4) 坚持严肃的态度和生动活泼的文风的统一。
  3、坚持党性原则和发挥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是一致的。
  新闻传播学考研中,专业课占据了300分的分值,中公考研建议2017年考生多花时间和精力在专业课上。为了帮助同学们备考,中公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OL乐学、暑期集训、精品网课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同时,中公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选择考研辅导班;,就选中公考研!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复习笔记(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