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6-7-28 12:46:46

2017新闻传播学考研: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课后答案(四)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是传播学的经典书籍,也是很多学校新闻传播学考研要求看的参考书,中公考研整理了这本书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对2017年考生有所帮助。
  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第一节
  1、传播过程有哪些基本要素?
  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
  2、什么是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和循环模式?其区别是什么?
  将传播的五个基本要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就构成了直线传播。 循环传播没有传授者和受传者,两者都是传播的主体,两者是互动的。 二者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单向的,后者是双向的,互动的。
  3、简述传播过程的特点。
  动态性,序列性,结构性。
  第二节
  1、简述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
  1、传播双方都是一个个体系统都有自己内在的活动;
  2、各个系统之间互相联系,形成人际传播;
  3、个体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属于不同的群体系统,形成群体传播;
  4、群体系统的运行是在更大的社会结构和总体社会系统中进行的,与其他环境保持互动。
  2、什么是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
  答:社会传播总过程即是马克思主义传播观的宏观过程。
  3、田中义久的”大众传播过程图式“有什么特点?
  他把人类交往分为三种:能量交往,物质交往,符号交往。 传播双方如果属于人际传播,传播则是他们从事精神交往的纽带;如果属于大众传播,那么传播者是组织的媒介企业,而受传者是具有一定自我能动性的个人。
  4、用唯物史观看问题,应该如何把握社会传播的总过程?
  1、信息传播属于与人类的精神生产相对应的精神交往活动的范畴;
  2、考察信息传播就要考察社会的精神生产;
  3、精神生产存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运用;
  4、传播学不仅单纯考察狭义的信息“交流”,而必须与宏观的社会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联系起来加以考察。
  新闻转播学考研中,专业课占据了300分的分值,中公考研建议2017年考生多花时间和精力在专业课上。为了帮助同学们备考,中公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OL乐学、暑期集训、精品网课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同时,中公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7新闻传播学考研: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课后答案(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