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6-7-28 12:43:10

2017年心理学考研备考:弗洛伊德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通常与教育心理学放在一起,二者所占分值约为70分。对于这一门科目,考生都明白花费太多时间会得不偿失,但不背诵又会痛失分数,所以在这一科的复习上要抓住重点知识。
  【弗洛伊德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他的研究多集中在人格方面。
  一、弗洛伊德修订了自己早期把精神活动分为意识和无意识的这种二分法而引入了自我、本我、超我的人格结构。
  ①本我
  本我是原始本能的自然表现,在人格中最难接近而又最有力的部分,类似于“无意识”的概念,遵守“快乐原则”
  本我包括人类本能的性的内驱力和被压抑的习惯倾向,简单地追求快乐和回避痛苦。心理动机的里比多被围困在本我中,通过减少紧张的意向表现起来。年龄越小,本我作用越重要,婴儿几乎全部处于本我状态。本我可能闯入梦境。
  ②自我
  从本我中发展出来的本我与现实世界的中介,遵守“现实原则”,意识结构部分,作为无意识结构的本我,不能直接接触现实世界,为了调和个体与现实世界的交互作用,必须通过自我。随着儿童长大,他们发现不能凭冲动随心所欲,要考虑后果和现实经验,这种合理的思维方式就是自我。
  ③超我
  超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超我遵守“道德原则”,部分属于潜意识部分属于意识。
  前者是朝我中惩罚性、消极性和批判性的部分,告诉个体不能违背良心;后者是由积极的雄心、理想构成的,是抽象的东西,使个体为之奋斗。超我代表着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的高级方向。
  超我和自我都是人格的控制系统,但自我控制的是本我的盲目的激情以保持机体免受损害;而超我则有是非标准,它不仅力图使本我延迟得到满足,而且可能使本我完全不能获得满足。超我与本我有其对立的一面。
  二、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理论是弗洛伊德关于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阶段
       
       
        年龄
       
       
        性敏感区
       
       
        行为特点
       
       
       
       
        口唇期
       
       
        0~1
       
       
        口、舌、唇
       
       
        里比多从嘴开始,吮吸产生快感
       
       
       
       
        肛门期
       
       
        1~3
       
       
        肛门
       
       
        以排泄和玩粪便为乐
       
       
       
       
        前生殖器期
       
       
        3~6
       
       
        生殖器
       
       
        俄狄浦斯情结
       
       
       
       
        潜伏期
       
       
        6~11
       
       
        无特定区域
       
       
        性发展停滞或退化,相当平静的时期
       
       
       
       
        青春期
       
       
        12~18
       
       
        生殖器
       
       
        从父母或成人中摆脱,产生性冲动
       
       

  三、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师承于安娜·弗洛伊德的艾里克森,提出了人的八个发展阶段,由此建立了自己的心理社会性理论。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他认为在人格发展中,逐渐形成自我的过程在人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和整合的作用。

       
        阶段
       
        年龄
       
       
        主要矛盾
       
       
        充分解决
       
       
        不充分解决
       
       
       
       
        婴儿期
       
       
        0~2
       
       
        信任/不信任
       
       
        对周围环境产生基本信任感
       
       
        焦虑、对环境不安和怀疑
       
       
       
       
        儿童早期
       
       
        2~4
       
       
        自主/怀疑
       
       
        相信自己有自控和控制适应环境的能力
       
       
        对生活疑虑,感到无法控制事情
       
       
       
       
        学前期
       
       
        4~7
       
       
        主动/内疚
       
       
        良好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感到自己没有价值
       
       
       
       
        学龄期
       
       
        7~12
       
       
        勤奋/自卑
       
       
        丰富的社会和认知技能
       
       
        缺乏自信,自卑
       
       
       
       
        青春期
       
       
        12~18
       
       
        同一性/角色混乱
       
       
        明白自己是谁,自我认同,乐纳自己
       
       
        混乱感,成长停滞
       
       
       
       
        成年早期
       
       
        18~25
       
       
        亲密/孤独
       
       
        与伴侣朋友建立信任与亲密的关系
       
       
        孤独、隔绝
       
       
       
       
        成年中期
       
       
        25~50
       
       
        繁殖/停滞
       
       
        关注家庭、后代和社会
       
       
        自我关注,停滞
       
       
       
       
        成年晚期
       
       
        50~
       
       
        完善/绝望
       
       
        自我实现感,对一生满意,圆满
       
       
        沮丧、厌倦、对一生失望
       
       

  合法延缓期:青年期时自觉没有能力持久承担义务,感到做出决断太多太快,于是在做出最后决断前进入暂停时期以延缓承担义务,避免同一性提前完结。虽然对同一性寻求的拖延可能是痛苦的,但它最后能导致个体整合的一种更高级形式和真正的社会创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7年心理学考研备考:弗洛伊德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