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6-7-28 12:42:41

2016心理学考研预测简答题:错觉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为了帮助考生们在最后的十几天中可以做好充分的准备,中公考研特意分享关于2016心理学考研简答题的预测考点,具体情况如下,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简述错觉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
  【答案要点】
  错觉指我们的知觉不能正确地表达外界事物的特性,而出现的种种歪曲的现象。对错觉主要有以下三种假设:
  (1)眼动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我们在知觉几何图形时,眼睛总在沿着图形的轮廓或线条作有规律的扫描运动。当人们扫描图形的某些特定部分时,由于周围轮廓的影响,改变了眼动的方向和范围,造成取样的误差,因而产生各种知觉的错误。根据这种理论,垂直-水平错觉是由于眼睛作上下运动比作水平运动困难一些,人们看垂直线比看水平线费力,因而垂直线看起来更长一些。但也有另一些事实说明,这种理论是不能成立的。
  (2)神经抑制理论
  20世纪60年代中期,有人根据轮廓形成的神经生理学知识,提出了神经抑制作用理论。这是从神经生理学水平解释错觉的一种尝试。这种理论认为,当两个轮廓彼此接近时,网膜内的侧抑制过程改变了由轮廓所刺激的细胞的活动,因而使神经兴奋分布的中心发生变化。结果,人们看到的轮廓发生了相对的位移,引起几何形状和方向的各种错觉,如波根多夫错觉等。
  (3)深度加工和常性误用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错觉具有认知方面的根源。人们在知觉三维空间物体的大小时,总把距离估计在内,这是保持物体大小恒常性的重要条件。当人们把知觉三维世界的这一特点,自觉、不自觉地应用于平面物体时,就会引起错觉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说,错觉是知觉恒常性的一种例外,是人们误用了知觉恒常性的结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6心理学考研预测简答题:错觉的特点及产生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