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6-7-28 12:40:33

2016考研心理学解析条件反射

  1、学习是个体通过练习或经验而导致行为或潜在行为比较持久改变的过程或结果,也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2、学习具有三个特征: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较为持久的行为变化、基于经验的过程。
  3、反射: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有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
  4、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也是执行反射活动的生理基础。
  5、完整反射弧的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6、按照反射发生方式的不同,把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食物、防御、内脏、朝向、性)和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
  7、经典条件反射:一个原来不能引起某种非条件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该非条件反射的刺激物出现,重复多次后,该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非条件反射。
  8、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习得、泛化与分化、消退、延迟、二级条件作用、第一信号系统(由具体事物及其属性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起来)和第二信号系统(由语言、文字等为条件刺激而建立起来)等。
  9、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抑制过程又分为非条件性抑制和条件抑制。
  10、操作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刺激情境中,个体某种反应的结果能满足其某种需要,以后这种操作及活动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称,也称为工具性条件反射。(斯金纳提出)
  11、强化:条件作用形成的关键变量,指在学习过程中增强个体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或实验程序。
  12、强化有两种类型:正强化和负强化。与强化相对应的是惩罚,惩罚也有两种形式:在行为之后施加厌恶刺激和取消正强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6考研心理学解析条件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