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考研心理学解析错觉
错觉是人们观察物体时,由于物体受到形、光、色的干扰,加上人们的生理、心理原因而误认物象,会产生与实际不符的判断性的视觉误差。错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人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扭曲的知觉,也就是把实际存在的事物被扭曲的感知为与实际事物完全不相符的事物。
特点
1、错觉是歪曲的知觉;
2、错觉的出现是有条件的,条件具备,必然产生;
3、 错觉的产生具有固定的倾向。
种类
1、几何图形错觉(长短、方向、大小)
2、形重错觉
3、视听错觉
错觉从产生的来源可分为心理性、生理性和病理性三种。
心因性错觉:由心理因素引起的错觉,叫做心因性错觉。
生理性错觉:生理性错觉,是错觉地感知了体内某种生理性活动。
病理性错觉:一个人在生病的时候也会出现错觉,这是病理性错觉。
运用:电影、动画、倒飞错觉、魔术、装饰、市场营销、广告。
不同于幻觉:幻觉是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没有外在刺激而出现的虚假的感觉。是一种虚幻的表象,本来并不存在的某种事物,病人却感知它的存在。
幻觉具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幻觉是一种感受,由于缺乏相应的现实刺激,所以客观检验结果证明这种感受是虚幻的,但就患者自身体验而言,却并不感到虚幻。第二,虽然幻觉源于主观体验,没有客观现实根源,但某些患者坚信其感受来自客观现实。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