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考研心理学之社会认知五
社会判断:§指的是在社会知觉和社会印象的基础上对社会刺激的推理和决策。
§具有实践性、预见性、文化制约性和超标准化趋势的特性。
社会判断的形式
A.归因 (attribution)
指的是认知主体依据一定的线索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也就是把他人的或自己的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断。
一、归因判断的基本原则
第一、“寻求理解”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动力
第二、对现象的因果关系的知觉是解释行为的基本原理
第三、可知觉到的行为原因是推测动机思维的核心
二、归因理论
1.内部归因(个人倾向归因)与外部归因(情境归因):海德
2.内在-外在、稳定-不稳定归因:维纳。
能力、努力、任务难易、运气是个体分析成败的主要因素。成就动机高的人将成功归于能力强、失败归为不努力;避免失败的人则将成功归于运气好、容易,失败归于无能。
3.三度理论:
凯利从三个范围来进行归因:客观刺激物、行为者、所处的情境、条件。
他将外界信息分成三种:区别性资料(此人的这一行为是否特殊);一致性资料(此人行为是否与他人一致);一贯性资料(此人的特殊行为是否一贯如此)。
三、归因偏差
1.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是不一致的:前者将成功归因于自己能力,后者则归于运气好;
2.动机性归因不一致:
3.归因过程中的拟人化错误:将自然现象赋予社会意义。如乌鸦与不幸。
4、性别归因的不一致:女强人
B.决策 (decision making)
指人们在对某些行动方案的知觉和具有正面的或负面的后果和成功的可能性等考虑的基础上做出抉择的过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