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6-7-28 12:29:00

中国文化概论考点:道家文化精神与理想人格

  先秦道家的文化精神
  一、 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
  著作:《道德经》
  老子宇宙观的核心和最高范畴:道
  老子社会观的目标:入世进而治世;根本途径:法自然,以道立天下。
  二、 庄子
  《庄子》33篇,内篇7篇
  庄子在道之下提出了“理”的范畴。
  庄子的社会观:治国以道
  第二节 道家思想在封建社会的演变
  老子的道学同原始宗教有渊源关系
  有道家思想的著作:《尚书》《易经》《道德经》《庄子》《列子》《老莱子》
  稷下黄老学派
  1. 稷下先生包括:杨朱、田骈、慎到、彭蒙、宋钘、尹文、关尹、列子
  2. 黄老之学是汉初政治的主导思想
  3. 《淮南子》(黄老之学的集大成之作,代表了汉代道学最高成就)
  4. 《老子指归》:后期黄老中严遵其逻辑形上推理,是魏晋玄学的先河
  魏晋玄学
  1. 由三国曹魏何晏、王弼开创
  2. 经典理论支柱:三玄(《周易》《老子》《庄子》)
  3. 前期:以道统儒
  前期著作:何晏著《道论》,集解《论语》;王弼注《老子》,解说《周易》
  4. 中期人物:阮籍(《大人先生传》《释私论》),嵇康
  5. 后期:向秀、郭象注《庄子》,把玄学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道教
  1. 中国本土最重要的宗教,形成于东汉
  2. 早期道教代表人物:张陵、张角、张鲁
  3. 魏晋代表人物:葛洪、葛玄
  4. 南北朝(成熟时期)人物:寇谦之(北魏)、陆修静(南朝)、陶弘景(南朝)
  5. 唐宋(更大发展)代表人物:孙思邈、成玄英、王玄览、马承祯、吴筠、钟离权、陈抟、张君房、张伯端
  6. 金元(道教活跃):太一教(肖抱珍)、大道教(刘德仁)、全真教(王重阳、马钰、刘处玄、丘处机)-----势力最大,成为官方宗教、净明道(周真公)
  7. 明清(停止发展)代表人物:张正常、张三丰、王常月
  第三节 道家的理想人格
  道家理想人格总倾向:顺任自然、长生久视、修性养生、超迈逍遥
  实现方法:自足的生活态度;学会守气;注重内修
  庄子人生观的最高目标:“死而不亡”
  道家与儒家的互补
  一、 理论发展
  董仲舒“天人合一”,开始了儒道互补的尝试
  王弼提出:“名教出于自然”,扬道抑儒
  阮籍、嵇康认为:“越名教而任自然”是道非儒
  郭象提出:“名教即自然”,以儒解道,引道归儒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确立了理学行上思维的基本框架

kyfour 发表于 2016-7-28 12:51:00


  二、 历史实践
  汉初,刘邦“文武并用”
  人物:陆贾著《新语》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唐,把道教提升到首位
  人物:魏征著《十思疏》、唐玄宗撰《御注道德真经》和《御制道德真经疏》
  宋代:《混元圣纪》
  净明派:儒道互补的代表,周真公、刘玉为代表
  三、 人格精神的熔铸
  积极进取VS自然无为
  道德践履VS精神超越
  尚刚主动VS贵柔主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文化概论考点:道家文化精神与理想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