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考研金融硕士冲刺论述题(12)
考研金融硕士论述题属于中等偏上难度的题目,分值往往也比较大,考察对学科整体的把握和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进而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下面是中公研搜集整理的一些论述题,分享给各位考生,希望考生们在这些题目中得到一些帮助。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现状,成因以及治理。
(1) 现状:2014年,CPI涨幅较2013年有所扩大,主要原因如下:一是翘尾因素有所增大。二是食品价格持续上涨。从中长期来看,生产成本上升、市场需求增大,对蔬菜、肉类和粮食等价格带来上涨压力。三是公共事业产品价格上调压力。随着公共事业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水、电、煤、气等价格上调可能性较大。尽管出现严重通胀的可能性不大,但通胀抬头依然值得警惕和关注。
(2) 通货膨胀一般是由于货币发行过多,需求过剩,成本推动以及生产结构失衡等原因导致的。就我国的现状而言,导致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有:
A. 货币供应量:近几年来的持续性双顺差,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性,中央银行投放了大量的基础货币,这是导致我国目前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08年和13年为了维持国内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的安全,履行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职责,央行发放总计5万亿的基础货币,这些货币在银行的货币乘数作用下导致我国的货币供应量成倍地扩张。
B. 需求过剩推动:国内资产重估导致信贷扩张,信贷扩张放大了总需求。一方面资产价格重估和上涨使得企业进行抵押融资的能力大为增强,促使银行信贷扩张,而银行信贷的扩张又将进一步加剧投资需求,推动股价、房地产等价格的上升,形成资产价格上涨和银行信贷扩张相互推动的格局,另一方面银行信贷约束的放松使得低效率的企业和项目都能够得到融资支持,导致整体经济投资出现了无效率扩张,出现了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C. 成本推动:就国内来说,农产品、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劳动力等要素成本明显提高,直接导致国内生产成本的增加。就国外来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外贸依存度越来越高,其中对于大宗资源性商品的需求剧增。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中国市场越来越开放,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中国目前还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中,对于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与日俱增,国内的资源供应已经不足以支持,很多资源必须从国外进口。因此国际原材料的供给关系以及美元的持续贬值导致了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原材料的大幅上涨,也直接导致我国进口成本上升,从而推动国内的生产成本上升,产生了成本推动型和输入型通货膨胀。
D. 产业结构失衡:我国正处于传统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大量资源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转移,传统工业部门产能过剩而农业部门资源不足,随着工业化的持续推进,人均收入增加,人均食品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由此导致食品供求缺口扩大,农产品供不应求和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最终推动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与工业化同时推进的城镇化,则导致土地价格和房产价格上涨,这也加剧了总体物价上涨。我国这一轮的物价上涨,主要就是由食品等农产品和住房价格上涨引起的。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主要依靠大规模投资来维持经济增长,而且政府和国有企业是重要的投资主体。大量政府投资、国有企业投资虽然在短期内可以维持经济增长,但由于结构失衡的制约,这些投资既会推高投资品价格进而推升通货膨胀,又会因缺乏竞争择优过程而加剧结构失衡问题。而且,预算软约束依然存在,地方政府、国有企业的投资热情并不会因为资金成本提高而有明显的降低
(3) 由于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多种多样,所以必须采用针对性强的策略:
A. 对于货币供应量,由于造成通货膨胀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货币供应量过大,所以控制住货币供应量是最重要的手段。控制货币供应量需要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其中利率是最重要的传导机制,所以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必不可免,提高利率的市场弹性,使货币政策的执行更加有效。一般性货币政策有再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选择型货币政策有信用控制、优惠利率等,政府需要有效合理地搭配使用。
B. 对于社会总需求,中国目前存在经济过热,国内信贷存在过度扩张,造成国内流动性过剩的局面。控制社会总需求必须从财政政策上入手,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这意味着政府需要减少开支,避免过大的财政赤字,另外,利用税收来控制资金的流向,紧缩一些生产领域的信贷,也可以适度扩张其他一些重要领域的信贷,在控制整体需求的同时也保证整体的经济增长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C. 对于成本推动,鉴于我国的成本推动力量主要来自于国外,汇率制度的改革和汇率政策的使用在这方面将是一把有力武器。实行更加有弹性的汇率制度,可以有效地提高我国汇率政策的控制力度,我国强大的外汇储备也为我国实行更加有弹性的汇率制度提供了可能性。在币值方面,我们应该保证人民币对外币值的稳定,同时缓慢上升,防止国内大量游资的过快外逃的同时降低以本币计价的进口商品价格,从而对于国内整体的物价水平予以抑制。对于币值上升引起的出口问题,可以采取出口补贴的方式来弥补。
D. 在产业结构方面,治理通货膨胀中,降低总需求的同时也要适当增加总供给,否则,经济只能在较低的水平恢复均衡,这会加剧治理通货膨胀所带来的成本。因此,在控制需求的同时,需要增加相关产业的供给,国家可以通过适当的鼓励和引导使资金和消费流向更加有效率的产业,保持农业与工业之间,工业自身之间的发展平衡,降低整体社会的成本,提高整体社会的生产效率,这样也有利于调整整体社会的产业结构,缓解产业失衡所带来的通货膨胀的影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