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硕士考研国际金融名词解释
汇率制度——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三元悖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稳定、本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其中两个目标,而放弃另一个目标。
货币局制——指在法律中明确规定本国货币与某一外国可兑换货币保持固定的兑换率,并且对本国货币的发行做特殊限制以保证履行这一法定的汇率制度。
汇率目标区——指将汇率浮动限制在一个区域内(例如中心汇率的上下各10%)的汇率制度。
爬行钉住制——指汇率可以作经常地、小幅度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直接干预——指政府自己直接入市买卖外汇、改变原有的外汇供求关系从而引起汇率变化的干预。
间接干预——指政府不直接进入外汇市场而进行的干预。
冲销式干预——指政府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同时,通过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在国债市场上的公开市场业务)来抵消前者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从而使货币供应量维持不变的外汇市场干预行为。
非冲销式干预——指不存在相应冲销措施的外汇市场干预,这种干预会引起一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动。
资本外逃——指由于恐惧、怀疑或为规避某种风险和管制所引起的资本向其他国家的异常流动。
货币替代——指外币在货币的各个职能上全面或部分地替代本国货币发挥作用的一种现象。
【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
国际金融市场——指资金在国际间流动或金融产品在国际间买卖的场所。
欧洲货币市场——指期限在一年内的银行短期信贷、短期证券及票据贴现市场,其中介机构包括商业银行、票据承兑行、贴现行、证券交易商和证券经纪人。
银团贷款——指几家甚至十几家银行汇票共同向某一客户新时代贷款,由一家银行做牵头行,若干家银行做管理行,其余银行做参与行。
欧洲债券——是票面金额货币并非发行国家当地货币的债券。
债务危机——指一系列非产油发展中国家无力偿还到期的外债(通常是欠国际银行业的债务),由此不仅导致发展中国家的债信严重下降,而且也使国际银行陷入了资金危机,严重影响了国际金融业乃至整个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
银行危机——指银行过度涉足(或贷款给企业)从事高风险行业(如房地产、股票),从而导致资产负债严重失衡,呆账负担过重而使资本运营呆滞而破产倒闭的危机。
货币危机——广义上是指一国货币的汇率变动在短期内超过一定幅度,在狭义上是指市场参与者通过外汇市场的操作导致该固定汇率制度崩溃和外汇市场持续动荡的事件。
金融危机——不仅仅表现为汇率波动,还包括股票市场和银行体系等金融市场上的价格波动和金融机构的经营与破产等。
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在一国货币需求稳定的情况下,国内信贷扩张会带来外汇储备的流失和经济基本面的恶化,导致原有的固定汇率制在投机冲击下崩溃从而产生危机。
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投机者之所以对货币发起攻击,并不是因为经济基础的恶化,而是因为贬值预期的自我实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