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考研金融学基础知识(19)
中央银行制度形成(一)中央银行的产生
1.中央银行制度形成的客观必要性
18—19世纪产业革命推动了商业银行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繁荣,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需要一个统一的金融机构来解决:
– 银行券的发行问题,分散发行造成的混乱导致金融危机频繁发生客观要求由享有较高信誉的大银行集中统一发行
– 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债权债务关系复杂化要求建立一个全社会统一而有权威的、公正的清算机构来解决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
– 最后贷款人问题,在商业银行资金调度不灵,客观上需要一个统一的金融机构作为众多银行的后盾,提供资金支持
– 金融监管问题,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可能导致经济动荡,客观要求有一个代表政府意志的超越所有金融企业之上的专门机构,对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和协调
(二)中央银行的发展
1.形成阶段
– 英格兰银行,1844年取得集中发行货币和管理准备金的特权,1854年成为票据交换中心,1872年担负最后贷款人角色
– 瑞典银行,1656年成立,1668年改造为国家银行,1897年独占货币发行权
– 法兰西银行1800年成立,1848年垄断货币发行权并,1870’年完成向中央银行过渡
– 1913年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建立
2. 发展阶段
– 1920、1922年布鲁塞尔会议和日内瓦国际会议要求尚未设立中央银行的国家尽快建立
– 中央银行有更大的独立性,大多数国家都从法律上确认中央银行的超然地位
3. 加强阶段
– 许多国家中央银行在组织结构上逐步实现国有化,1945、1946年法兰西银行、英格兰银行先后实现国有化
– 许多国家纷纷制定新银行法,明确中央银行的任务是贯彻执行货币金融政策,维持货币金融稳定
(三)中央银行的类型
1.单一中央银行制度
国家单独建立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纯粹行使中央银行职能
– 一元式(unit),一国国内只建立一家中央银行,实行总分制,大多数国家属于这种体制
– 二元式(dual),一国国内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中央银行机构,分别行使职权
2.复合中央银行制度
国家不设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银行,而是由一家大银行集中中央银行职能和一般存款货币银行职能的体制
3.跨国中央银行制度
由参加某一货币联盟的所有成员国联合组成的中央银行制度。欧洲中央银行
4.准中央银行制度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并没有通常意义上的中央银行制度,只是由政府授权某个或某几个商业银行或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部分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体制。香港金融管理局
(四)中国人民银行
– 1948.12---1983.9,复合中央银行制度
– 1983.10---1998.10,单一中央制度 (行政区划)
– 1998.11----现在,单一中央制度 (经济区划)
– 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制定,2003年修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