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6-7-28 12:20:18

2015考研金融学基础知识(6)

 利率的决定
  (一)利率决定理论
  1.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观
  – 利率取决于平均利润率,介于零和平均利润率之间
  – 利率的高低取决于总利润在贷款人和借款人之间的分割比例
  – 利率具有三个特点:长期内平均利润率处于下降趋势,影响利率出现相同的趋势;利润率下降缓慢,利率比较稳定;利率决定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中公考研热点推荐 西方经济学宏观重点汇总】
  2.西方经济学利率决定理论观点
  – 实际利率理论:强调非货币实际因素,如生产率与节约对利率的决定作用
  – 凯恩斯的货币供求均衡理论: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货币需求量基本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
  – 罗宾逊、俄林的可贷资金论:利率由储蓄、投资、货币供求变化等因素综合决定的:
  – 借贷资金需求DL=I+⊿MD ;
  – 借贷资金供给SL=S+ ⊿MS ;
  – 均衡利率条件: I+⊿MD = S+ ⊿MS
  • 新古典综合学派的利率决定论:均衡利率水平是由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的条件决定的
  – 风险因素:
  通货膨胀风险、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期限风险
  – 政策因素:
  货币政策(三大工具);财政政策;汇率政策
  – 制度因素:利率管制程度
  4.我国利率市场化
  – 先外币后本币
  – 先贷款后存款
  – 先长期后短期
  利率的作用
  (一)利率的基本功能
  • 中介功能:经济主体
  • 分配功能:政府
  • 调节功能:中央银行
  • 动力功能:企业、个人
  • 控制功能:中央银行
  (二)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条件
  1.制约利率发挥作用的因素
  – 利率管制,作用力大,可控性强
  – 授信限量,造成信贷资金供求矛盾激化,阻碍利率机制发挥作用,扭曲利率结构和层次
  – 市场开放程度,资金流动的自由度受到限制,市场被分割,利率体系之间失去联系,缺乏弹性,作用的发挥就有了局限性
  – 利率弹性,弹性大则作用明显,反之则作用微弱
  (三)利率的作用
  1.利率在宏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 调节社会资本的供给
  – 调节投资规模与结构
  – 调节社会总供求,影响储蓄与消费行为(替代 效应和收入效应)
  2.利率在微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 促进企业加强核算,提高经济效益
  – 诱发和引导人们的储蓄行为
  上文是金融学基础第三讲,关于利息利率的一些知识点,希望广大备考金融硕士的考生们认真复习,努力备考,争取考试的成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5考研金融学基础知识(6)